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19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创设适宜的环境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复制链接]

33

主题

39

帖子

18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5
学前币
7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11:2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培养中提到幼儿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在成人提醒下,知道饭前便后能洗手;能够在成人帮助下自己穿脱衣服或鞋袜。显而易见,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的成长,身体才能健康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的代替,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才会越来越能干,越来越自信。
  刚来园的宝宝离开父母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非常焦虑,很多幼儿不肯吃饭和点心,一到吃饭时间就哭。例如我班的宸宸、博博小朋友,即使教师喂饭和菜,幼儿都会吐出来,多数情况下什么都不吃。有些幼儿自己吃饭了,但是桌子上、地上全都是饭粒;幼儿小便时不会脱裤子,小好后不会拉裤子;洗手时笼头开得很大,隔三差五会弄湿衣服,洗完小手,毛巾是胡乱擦一下就好了,能够自觉漱口的宝宝很少,都要成人提醒。到午睡时就等着老师帮助这个脱衣服,那个脱衣服,老师每天都忙死,一个月内幼儿的自理能力却进步不大。
  针对幼儿比较弱的自理能力,我们进行了思考,从创设适宜的生活环境入手同时配上相应的策略与方法:
  一、物质环境的创设点滴
  为了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时进行调整,创设适宜生活环境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创设温馨性的环境,激发小班幼儿的参与性
  创设一个温馨的环境,体现在各个细节之处,如在钢琴上铺上白色的蕾丝的布;吃点心的餐桌上铺上了漂亮的桌布,每张桌子上放上造型独特的小盘子,大盘子里放上不同的饼干让小班幼儿自己选拿。另外提供不同的夹饼干的工具,如夹子、勺子。老师不仅创设了民主、轻松的氛围,而且每天幼儿在温馨且自主的“情境”中用点心,小班幼儿的夹饼干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操作情况来看,小班幼儿完全能够自主有序地夹属于自己的一份点心。实践中教师体会到了让小班幼儿自主地参与到生活情境中,能够更加直接地让他们体验快乐、享受成功,更能激发小班幼儿自主地遵守相应的生活规则,从而更有效地发挥适宜环境的教育作用。
  2、创设支持性的环境,促进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到娃娃家去,因此,老师要为小班幼儿创设一个温馨的娃娃家,里面设有厨房、卧室、书房等,厨房间准备了橱柜、碗具、勺子、叉子、小杯和小碟子等,而卧室里准备挂衣橱,里面放上了许多的实物衣服、裤子。在卧室里墙面上可以布置两种衣服的折叠方法和折叠裤子的方法,让小班幼儿在游戏时学学妈妈折叠衣服或者裤子,同时也可以学学妈妈一起晾晾衣服。让幼儿在温馨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拉拉链,扣纽扣,折叠衣服等,慢慢地提高穿衣、脱衣和穿脱裤子的自理能力,让小班幼儿从被动学习转化为自觉行为。
  3、创设卡通、形象的生活环境,激发小班幼儿的主人翁意识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必须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幼儿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环境,让幼儿感觉到自已是环境的主人,并能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去,并从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促进幼儿认知水平提高和操作技能的发展。盥洗室里墙面上底板的设计都是卡通形象的,正确的洗手步骤图一贴,让其他幼儿一起模仿学习。但是这个墙面上的操作流程图它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其他的幼儿做得好就可以换成另外一个幼儿。以小班幼儿为主体的动态的环境布置会让小班幼儿产生一种亲切感、满足感以及成就感,更激发小班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更加主动地想要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二、教师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1、有重点地示范
  刚入学的小班幼儿,一方面是很焦虑、较自由,因为环境陌生,小班幼儿与教师的依恋感、信任感尚未建立,缺乏安全感,心理焦虑;另一方面小班幼儿是没有集体生活的习惯,老师提出的常规,如果太多了,小班幼儿消化不了.而太少了则是不利于班级良好生活常规的养成,因此开始时选择重点,一日生活中洗手的频率最高,就先让小班幼儿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配以简洁的洗手儿歌,如“开笼头、淋湿手、抹肥皂、手心手背搓一搓、冲冲冲、关笼头、甩三下,擦毛巾。”教师示范,幼儿模仿,边念儿歌边一起学习,然后在生活情境中一个个督察,碰到有错误方法洗手的小班幼儿马上给予纠正,密切关注每个小班幼儿的洗手过程,对于搓洗不仔细,冲净不干净的行为,教师耐心地给予动作示范和儿歌提示,杜绝了小班幼儿养成不好的洗手习惯。
  2、营造温馨的就餐环境
  学习正确的就餐方法与姿势,对于刚离开家庭的小班幼儿来说,吃饭是很痛苦的事情, 有的幼儿坐着一动不动,有的幼儿左顾右盼,有的饭含在嘴里不会咀嚼。出现吃饭不好的原因在于成人教育方式不当认为小班幼儿年龄小什么都不会,或者因为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和耐心帮助小班幼儿学习进餐技能,进餐活动完全由成人包办,因而造成小班幼儿强烈的依赖性和进餐技能的严重缺失。老师采取了让小班幼儿听故事《绿豆芽》以及餐前教育,告诉幼儿不同蔬菜和荤菜的营养,让幼儿明白多吃蔬菜身体棒。当幼儿就餐时,选择合适的轻音乐陪伴,在音乐中减轻了小班幼儿的进餐焦虑,使他们能够轻松愉快地进餐,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小步递进,攻克难关,打造温暖的午睡环境
  当小班幼儿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常规后,老师也小步递进,要求他们学习正确的方法来漱口、擦毛巾、穿脱衣服等。重点攻克难关,随着天气的转冷,小班幼儿的穿脱衣服能力提不高,穿衣服和脱衣服慢都有可能让小班幼儿咳嗽、感冒,严重的会引起肺炎,因此,如何让小班幼儿学会正确的穿、脱套头衣服和拉链衣服,是天冷时的一个重点关注的自理能力的内容。老师首先合理利用时间,在小班幼儿自由活动时间、或者是运动好后休息时间以及下午游戏活动后,教幼儿玩玩“变魔术”的游戏,让幼儿了解衣服的正面和反面的区别。然后结合儿歌教学《脱拉链衣服》“拉拉链,左手拉右袖口,右手拉左袖口,衣服脱好咯。”和《脱套头衫》“小朋友来帮忙,抓住小袖口,拽下小袖子,领口向上提,衣服脱下来。”,教师示范,幼儿练习,同时请个别幼儿来示范,最后一关就是尝试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不会穿、脱衣服的幼儿,给予别人帮助的幼儿奖励一个五角星。
  4、琅琅上口的儿歌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他们的小肌肉群还不是很发展,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事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幼儿会犯常规性的错误,作为老师针对每个生活常规,每次都要在做之前编一些短小又琅琅上口的儿歌来辅助教学,效果是不错的。例如儿歌《穿衣》“一件衣服四个洞,宝宝套进大洞洞,脑袋钻出中洞洞,销售伸出小洞洞。”《洗手歌》“开笼头、淋湿手、抹肥皂、手心手背搓一搓、冲冲冲、关笼头、甩三下,擦毛巾,铺铺平。”;《不掉饭粒》“低下头,接住碗,饭菜送到嘴里边。”《嚼一嚼咽一咽》“小牙齿,真能干,跳呀跳,嚼呀嚼,嚼得细又细,嚼得像又香。饭菜嚼好了,肚里藏一藏。”;《擦毛巾》“小毛巾,手中拿,先擦小手心,再擦小手背,手腕、胳膊最后擦,再把毛巾送回家。”;《漱口歌》“手拿小茶杯,轻轻倒点水,咕噜噜吐出水,细菌全跑掉。”通过选择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和歌曲,为师生之间良好的心理环境增加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教师不是单单说教,进一步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环境的变化幼儿的自理能力明显进步,现在幼儿小便、洗手、穿脱衣服、漱口、擦脸等进步很大,班里能有85%的幼儿都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越来越多的幼儿不需要帮忙就能够自己做。
  如何引导和提高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需要老师观察幼儿,不断总结与反思,结合实际创设适宜的环境很重要。当然,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还和家庭教育有关,也需要与家庭一起配合教育幼儿。
  评审意见:针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较弱的情况,她们探索了多种支持性环境创设的方法以及教师的示范、儿歌等,使得孩子的自理能力显著进步,有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