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7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是一种互动

[复制链接]

1679

主题

169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141
学前币
441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16:5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本帖最后由 伊丽芳 于 2013-7-27 16:56 编辑

      爱孩子是母亲的天性。倘若孩子面临死亡的威胁,母亲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孩子的生存时,相信绝大数母亲会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自己毫不犹豫地选择“死亡”。这就是母爱——无私无畏,不求回报。

 
  然而,这份深沉的爱若表达不当,却往往会成为一种伤害。这是因为,爱是一种互动,是表达爱的人与受爱者之间的双向沟通。母亲的爱,只是这种互动的基础,是否善于表达爱是一种艺术,也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既有爱子之心,又能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这才是聪明妈妈的正确的爱。 

  怎样才是“适当的表达方式”呢? 

  首先,这份爱必须是孩子需要的。比如,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时,便扼制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阻止他攀高,戏水,孩子非但不领情,还会对母亲产生怨恨感。所以,孩子是否需要,是衡量母亲表达是否适当的一个重要标准。 

  其次,母爱是没有附加条件的。许多妈妈会认为自己对孩子的爱是绝对无私的,其实不然。如望子成龙的母亲,要求孩子成名成家就是一种条件。一旦孩子无法实现父母的心愿,不仅父母会有失落感,对孩子来说更会感到父母是强人所难,并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总之,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无私的、无条件的。在亲子情感交流过程中,父母是爱的主体,子女是客体。孩子感受到父母真切的爱,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亲子间在传递爱和感受爱的交流中产生共鸣,才是一种爱的良性互动。若违背了这个规则,就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流,最终事与愿违,必定会造成不愉快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