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10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幼儿的表现交流“搭架”——综合活动《摇篮》教学活...

[复制链接]

1679

主题

169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141
学前币
441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6:0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本帖最后由 伊丽芳 于 2013-7-23 16:00 编辑

作者:永春县实验幼儿园 陈晓红

  案例记录:

  《摇篮》的教学活动中,我在让幼儿欣赏诗歌,理解诗歌里哪些是摇篮?为什么说它们是摇篮?诗歌里的摇篮摇了哪些宝宝?为什么说它们是宝宝?诗歌里的摇篮是怎么摇的?等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仿编。


  "果园是摇篮,摇着果宝宝""草地是摇篮,摇着蚂蚱宝宝""大海是摇篮,摇着船宝宝""池塘是摇篮,摇着小蝌蚪""菜园是摇篮,摇着菜宝宝""森林是摇篮,摇着象宝宝"……孩子们很兴奋,思维很活跃,活动也很投入。

  看到这情景,我便让幼儿把仿编的诗歌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与同伴交流,孩子们很高兴。可是,慢慢地我注意到一些孩子拿着笔好像无从下手,一些孩子干脆四处观望,我走到正在左右张望的泽霖身边问他:泽霖,怎么了?他摇摇头说:老师,我不知道画什么。我没有预料会出现这种情景,但还是不停的鼓励他们:你们刚才是怎么想的就可以怎么画呀;试着画画看,画错了也没关系。可还是有一些孩子显露出茫然的样子,我只好走到他们身边用仿编的诗歌内容一一引导提示。在孩子作画时,我走了一圈,发现很少有孩子表现刚才所表达的内容,也很少有独特富有个性的作品,有三分二孩子的画都是表现蓝天、星星、白云,基本无法把自己的体会表现出来与大家交流。

  分析反思:

  "为什么我给孩子提供自由展示、交流的舞台,而孩子的作品是那样的缺少个性?""为什么孩子有那么丰富的经验而不能充分表达?"这情形在一些美术、表演等活动中也常出现。通过对类似这些活动的反思,我意识到:在活动中孩子之所以失去表达兴趣,之所以作品形象如此雷同,关键的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孩子对表现有关内容缺乏相应的技能,也就是在"想表现"与"实际的表现技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此时迫切需要老师的及时帮助,但老师漠视了这个问题,在孩子突现"最近发展区"的寻常时刻,没有做出及时有效的应答,因而致使孩子无从下手、止步不前,错失了交流、表现的机会。

  要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和心理氛围,尊重幼儿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天赋和表现方式。但此时,若放弃了老师的指导,幼儿在自主表现中就常常会"放任自流",使教学出现茫然或处于困境,影响幼儿交流、表现的自信心,正如本案例中的孩子无法游刃有余地表达自己的想象,也就无法进行良好的交流。

  对策:

  在本活动中,如果教师在孩子自主表达出现困境时,对表现所需的相关经验进行启发和诱导:让孩子讲一讲,通过形象的语言进行回忆和再现,如"果园、果宝宝";让孩子看一看,如"森林和大象"通过提供图片引导观察和概括,那么孩子经验一定会更加丰富;如果老师能对孩子的表现技能进行引导探索,那么孩子在表达时一定会更加流畅,作品一定会更赋个性和创意,交流更积极、自信。

  今后,教师要在丰富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各种经验,积累表达的素材。尽可能地通过捕捉活动中的最佳问题情境、投入相关材料,设置系列问题、提醒幼儿回忆相关经验、引导幼儿改造已有经验、将幼儿已经胜任的具体问题概括化等方式,给幼儿的学习"搭架",让幼儿学会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促使孩子充满自信地表现与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