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27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班] 小班美术活动《圆圆的鱼宝宝》教学案例

[复制链接]

273

主题

272

帖子

269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697
学前币
9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15:4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小班美术活动《圆圆的鱼宝宝》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在提出:“游戏……可应用于儿童的一切活动……艺术可视为游戏的一种形式,儿童在艺术特别是绘画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内在需要得到真正满足。” 小班的孩子在绘画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以乱涂乱画和涂鸦为主,满足于自身的动觉所产生的快乐感。如:幼儿喜欢绘画,只是因为笔能在纸上划出各种痕迹,至于要画成什么,他们是从不关心的。在幼儿时期尤其是小班幼儿非常渴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他们缺乏独立从事活动所应具备的经验与能力,这就产生了实践与经验之间的矛盾。游戏活动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形式,因而我尝试着把幼儿所要绘画的内容或主题,转化为游戏,使游戏和绘画融合成一种活动、一个过程,通过游戏和绘画的相互结合来满足他们的愿望和需要。所谓“玩美术”是指和“教美术”相对应的一种说法,它更强调美术教育的游戏性、趣味性。  
【案例问题】  
在《圆圆的鱼宝宝》的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先引导幼儿观看图片,了解各种鱼的形态和色彩。并用简短的问题,“这些鱼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可以用什么形状表示?”引导幼儿说出主要特征,然后提出要求,出示好多范图让幼儿欣赏,接着就要求幼儿画封闭的圆表现鱼的特征,并添画各种水草、石头等,活动后,我将我认为好的作品拿出来评价,但是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不到满足和愉悦。  
镜头一:看看幼儿在做什么?  
幼儿在操作开始后,我认真观察了幼儿的状态,子淇、诗琳等能力强的幼儿在模仿老师的范例,竭尽全力在画封闭的圆,学着老师添画尾巴等其他的东西。杰华、鑫鹏画一下停一下,悄悄谈论着小鱼在干什么,爱吃什么?徐亮、博烨还有雨婷开心地在纸上任意涂鸦。还有一部分在呆坐,等待老师的帮助。文丽呢,我牵着她的手画就象在操作木偶一样,我竭尽全力地讲,她面无表情任由我摆布。  
镜头二: 幼儿做了什么?  
过了一会儿,时间到了,幼儿作品要上交给我了,我看了看幼儿刚才幼儿的作品,发现他们的作品和刚才的行为。子淇、诗琳就象复印机复印了老师的范例,从传统的观念看,似乎是达到了目的。杰华、鑫鹏豪画一下停一下,悄悄谈论着小鱼在干什么,爱吃什么?作品和老师范例大相径庭,只是在图上多了一些小东西,用幼儿的话说是小鱼爱吃的东西。徐亮、博烨还有雨婷的作品只是一团无意识的乱线,幼儿自己都说不出那是什么?呆坐的幼儿是空白的。心仪的作品不能称是她的作品,只是老师的作品。  
镜头三:幼儿觉得怎样?  
活动后,我将我认为好的作品拿出来评价,表扬了那些形象好,颜色涂的好的幼儿,幼儿静静倾听,我不知道幼儿怎么想的,但是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不到满足和愉悦。  
这是一个我所经历的失败的案例,但通过对案例的记录和分析,让我从一个微观的角度窥视到目前自己在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问题   
在教育行为上有些教师并未真正做到让幼儿主动活动,仍然只注重教师讲解演示,幼儿坐着听讲;教师问幼儿答;教师总结、幼儿模仿、幼儿记忆结果的课堂形式,根本不能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当前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的组织还是以全体幼儿进行同一活动为特征,对相同的任务通过共同的过程,以相同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虽然掌握一些技能,教师也易完成计划,但这种“齐步走--立停”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易形成幼儿的思维定势,抹杀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从更深的层面讲是违背美术精神的。  
(二) 活动设计和活动方法的问题  
在目标的制订过程中,我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活动准备中,教师注重的也只是教怎么去掌握一个画圆技能表现一条鱼的。但知识、经验、心理准备方面就比较忽视了。在活动过程方面,注重教师说、示范,幼儿模仿实践。教师评价一般也比较注重知识、内容的评价总结,对幼儿的能力或特殊表现力方面很少重视。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应体现在表面上,而是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样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效果。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用相同的方法也会有不同的结果。现行的活动都是正规的课的活动形式,我们称之为正规活动。在正规活动中,幼儿人数多,教师顾及面很广,虽然小组活动时也设计多种活动,但教师真正能观察、指导到几名幼儿呢?尤其对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差,根本不能保证操作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说现行的活动设计与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作进一步改进研究。  
【解决策略】  
我们应该从理论上思考和小班幼儿“玩”美术的可行性   
(一) 从先决条件方面讲,小班幼儿对美术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需要。即使没有美术课,幼儿还是在接触美术,与美术共同“游戏”。  
(二) 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和小班幼儿玩美术适应了现代教育行为和幼儿的最近发展需要说。幼儿美术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技能,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美术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获得满足感。现行的美术活动虽也重视游戏性,但它的游戏很单一,纯粹是为游戏而游戏。如从形式上语言游戏,为苹果涂色就是给苹果穿衣服,没有新意,对幼儿如何表现的思维方式训练很少。而和幼儿玩美术时,表现形式内容就会丰富多了。  
(三) 从现代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的角度分析,和小班幼儿玩美术能实现目标整体化、课程活动化、形式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小班幼儿玩美术,不仅仅是让幼儿学习到知识和技能,发展小动作,而更注重美术能力、思维能力和个性品质等各方面的培养。使美术真正成为幼儿表达内心世界的另一种语言。而不是在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收获及体会】  
在经历的了前面的失败后,我尝试改变,通过对另外一个调整后的活动,尝试了一次教为成功的体验。在《可爱的乌龟》的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观看图片,了解乌龟的形态和动态。并用简短的问题,“这些乌龟有什么地方很有趣,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可以用什么形状表示?”引导幼儿说出主要特征,然后把这些特征编成儿歌,接下来,我和幼儿玩了个小小的手指游戏:“小小乌龟”边念儿歌“小小乌龟,龟壳贝贝,饿了把头伸出来,困了缩头谁懒觉,冷了扑兹扑兹钻沙堆,热了扑通扑通跳下水。”由于儿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又把小乌龟的特征和有趣的动态、生活的特点表达出来,幼儿在玩中体验了愉快的心情。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幼儿按能力分成了小组,提供不同材料让幼儿表征。一组进行绘画活动。一组进行粘贴添画。一用石头和橡皮泥进行塑造活动。在指导时,我尽量不去干预幼儿的活动,只是发现幼儿有需要帮助时才给予小的帮助。  
(一)原则的把握  
对小班幼儿来说,美术教育的任务不是一开始就教给抽象的美术知识,而是去感知、表达幼儿生活世界中色、形方面的美,并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幼儿不会对美“视而不见”,形成“表达惰性”, 我觉得我在和小班幼儿玩美术的时候注意到了以下几点,我把它归纳为几个原则。  
1.发展性和可接受性相统一的原则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论,指出教学不应当停留在已有水平上,应不断地稍微地超越它,所谓的让幼儿跳一跳,才能搞到果子。和小班幼儿玩美术时,我根据自己的对幼儿当前水平的了解为幼儿,判断了幼儿在操作能力上的可能性,从而确定了提供了相应的材料,确定了发展的可能性,这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使幼儿力所能及,这样才能奏效。  
2.艺术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原则  
美术是讲究个性发展的活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尽力不违背美术精神和符合幼儿感知和表现水平。我用了趣味性手段来揭示美的要素。如:案例中运用有趣的儿歌调整氛围,调节幼儿的心理,产生愉快情绪,让幼儿感觉是在玩,而不是象士兵在听将军指挥一样。又如:有趣的表征形式。在石头上增加橡皮泥,既简单又有趣,是幼儿能够操作的,又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乌龟的动态美。  
3.面向全体性和注意个体性相统一的原则  
即玩美术的进行既要面向全体性水平,又要考虑个体差异,形式上可用正规活动和非正规活动相结合进行。案例中,前期的活动中,我采用了正规的活动,而后面一个环节则采用了非正规的活动,二者根据需要相结合,在前面的环节我能面向全体,在分组中,我则有更多的空间去注意个体的差异,避免了幼儿的呆坐和木偶现象。  
    在主题化美术教学课题的研究中,我尝试和小班幼儿玩美术的做法,经过实践觉得还是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我也在考虑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注意避免可能进入的误区,如和小班幼儿玩美术时教师也要讲究教的部分,要玩与教相结合。在运用的时侯把握,不要乱七八糟,该通过教学解决的问题,不要偏偏放在游戏里折腾。要恰当地把握好“玩”与“教”的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和小班幼儿玩美术的优势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