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9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园本教研]  以“草根”情怀推进园本教研

[复制链接]

1894

主题

1896

帖子

57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98
学前币
390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1 23:4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草根教研”一词近来在基础教育研究领域颇为流行,是对中小学教师们普遍、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日常教研行为的形象化表述,幼儿园也不例外。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草根教研”扎根于幼儿园实际,扎根于教师,贴近幼儿,其成活的土壤是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具有



  “草”一般强劲的生命力。



  一、赋予“草根”明媚的“阳光”



  我们把园本教研作为园本培训的突破口,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赋予“草根”明媚的阳光。我们经常邀请专家来园讲学、对话、评点、指导,专家们采用论文剖析、讲座、听课、评课、个别交流等形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再者,我们充分让教师发表自身见解,积极对待他们的问题,开展同伴互助,让教师在尊重中交流,在虚心中吸纳.在碰撞中领悟,在互补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发展。



  二、给予“草根”丰实的“土壤”



  我们把教研深深地植根于平日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境和问题中,内容丰富多彩,使“草根”有了丰实的“土壤”。



  ( 一 ) 反思性教学及教育研究



  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 + 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 反思”的公式。结合我目的实际,在写教学反思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审视自己教学各环节的得失,在反恩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变预设课程为生成和预设相结合,使师幼双方都有更好的发展,并进行以案例为载体的个体反思研究,敏锐捕捉幼儿一日生活中有价值的事件进行记录、反思、研究、解决。



  ( 二 ) 以教学课例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研究



  我们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教学、促进成长”作为教研目的,让每一位教师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设置了由精品课 (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示范课 ) 、研究课 ( 一课三研 ) 、家常课 ( 日常上的课 ) 三个不同层次组成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我园有三位中学高级教师,三位嘉兴市教坛新秀,四位嘉兴市教改之星,四位桐乡市学科带头人,十位桐乡市骨干教师,本科学历占全园教师的 50 %,师资水平在桐乡乃至嘉兴都位于前列。于是,我们就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他们每学期各进行一次示范课,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展示给大家。



  我们还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一课三研”活动,经过了“选材、设《计活动方案 ( 第一次研讨 ) ——修《改活动方案、开课 ( 第次研讨 ) ——”再次修改活动方案、再开课 ( 第三次研讨反思 ) 的教研模式。如在“园本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讨活动中,就是采用这种形式进行研讨的,各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推出了一些高质量的课,其中“好玩的皮筋”在市乡土课程研讨活动中获第一名,“姑嫂饼”“蚕茧丝绸”在片乡土课程研讨活动中获等奖。“一课三研”创造了合作、交流、互动的环境,通过研讨——实践——反思——再研讨——再实践——再反思,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同伴的互助,形成了研究的共同体,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发展。家常课旨在提供“原汁原味”的教学,发现其中真实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我们搭建了“纽带式”听课这一平台,让教学回归自然,请一学期未曾上过公开课的教师开放日常教学中的一个活动,约请教研组内的教师听课评课,通过个人反思、集体研讨,为每位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形成了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 三 ) 互动的小专题研究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老师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类似的问题。我们便以小专题研讨为切人点,在交流探讨中解决问题,将共性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列为研究的专题。如“如何让晨谈十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如何对待幼儿的插嘴”“幼儿成长档案的撰写”等等,大家认真地交流、互动,让各种观点在争论中得到碰撞,找出解决的策略。



  ( 四 ) 以身边问题为切入口的课题研究



  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园,科研强师”之路,充分调动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做到以身边的问题为切人口,进行课题研究,引导大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调整。教师们从当初的茫然失措,到初步尝试,进而逐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发展到自觉探究。近三年来,我园有 14 个课题分别获得嘉兴市、桐乡市三等奖,在教育研究中形成的论文,有 86 篇分别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获奖或交流,有五个嘉兴市级课题、 12 个桐乡市级课题正在实施,已成为浙江省科研兴校 200 强学校。



  ( 五 ) 论文剖析



  如何提高教师写作论文的水平 ? 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于是,我们便挑选几位教师的论:文,请来了专家。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解剖分折。活动政变以往单一的、讲座形式,把教师的论文作巍解剖对象、以自评一他评 _ 互评 _ 煮评的流程进行。这种活动形式的改变,让教师们从被动听讲改为主动参与,;在剖析论文过程中,随着作者论文的脉络思维跟进、思考分析,从发现别人论文的不足之处也看到了自己文章的问题所在,因而使大家受益匪浅。



  ( 六 ) 主题论坛



  如去年寒假,我们让老师围绕 -- “教育和谐和谐教育”主题撰写论文,进行了评比,分设了一三等奖,并举办了主题论坛。教师们联系自己的教育实践,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的从家园互动交流人手.有的则从师幼关系的构建切人;有的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分析,也有的从幼儿个体心理发展来阐明……可以说老师们一个个都是用自己的心铸就了教育和谐。定期或随机开展这样的主题论坛,可以使教师对某一观点或问题得以澄清或提升当然也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创新教研管理方式,赋予“草根”充足的“水分”



  ( 一 ) 成长档案式



  我们深知,一个不善于规划自己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人;一个没有发展规划的人,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我们的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包括个人发展计划、知识与技能鉴定 ( 学历、职称、普通话、计算机水平等 ) 、学习与感一悟、个案与反思、论文与随笔、公开课教案、取得成绩、个人荣誉等等。每位教师在成长档案中能看到自已的成长过程,反思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明确自己前进的目标,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实现了教师评价由鉴定性向激励性、终结性向过程性的转变。



  ( 二 ) 电子备课式



  推出“备精品课”的改革思路,把原来“忙于自己抄”改变为“集中讨论、彰显个人特色”,各备课组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合理分块,每人重点备一块,并形成书面材料。课前结合本班的教学实际对教学方案进行全面斟酌,并对集体备课材料加以修改、补充,形成个性化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反思、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在随时交流的基础上,每两周由备课组长召开一次备课组成员会议,交流上阶段的“教学特色”和“教学反思”,共同解决备课与上课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对下阶段的备课工作做出调整与改进。



  ( 三 ) 开课自荐式



  我们将每次开课的任务、要求告知每位教师,如“南湖之春”展示课、市级优质课、双高课、送教下乡课、教育研讨课等.都让教师自愿报名参加,层层选拔,择优录用。这样既调动了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避免了因指派而产生的不公正.教师们把这些机会当作挑战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的平台。



  ( 四 ) 蓝青结对式



  为了让新手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我们实行“蓝青结对”工程,让每位教学骨干带一 _ 位徒弟,实施师徒结对,并履行相应的职责。要求新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月开设“亮相课”,三个月开设“过关课”,每学期结束前进行一次“汇报课”,一个学年到了,进行一次“半日活动汇报”。对 35 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五个一”比拼 ( 即:一次课堂教学、一篇教学案例、一篇教育论文、一件教玩具、一次演讲比赛 ) 。



  野草是阳光、水和土壤共同创造的生命,虽然永远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但因植根于大地而获得蓬勃生机。近年来,我园先后被授予“全国围棋育苗基地”“浙江省科研兴校 200 强学校”“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实验学校…‘嘉兴市教育科研基地”“嘉兴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嘉兴学前教育学会实验幼儿园”和“嘉兴市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等光荣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