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9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保教队伍] 幼儿园教师的“好心”

[复制链接]

4500

主题

4586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595
学前币
2205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23:4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把儿童培养成富有责任感的世界公民,是世界学前教育界已达成的共识。可是无论是在黄河流域还是在长江沿岸,无论是在塞北还是在江南,幼儿园教师给小班幼儿喂饭、整理衣衫的情景都是托幼机构常见的一道“风景线”。为如厕后的幼儿把衣服塞进裤腰里,为起床后的女孩梳理头发的情景,更是中国幼儿园教师寻常时刻的寻常举动。

  在目前的教育评价标准中,教师是否能认真、勤恳地为幼儿提供服务,特别是为托班和小班幼儿做好喂饭、穿衣等生活方面的照顾工作,是评价他们工作责任心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位教师做不好这些工作,就有可能被认为是工作责任心不强,甚至会被看成是职业倦怠的端倪。来自家长的判断和要求,也是教师形成这种“好心”的重要原因。如果家长知道教师在自己孩子上完厕所后没把他(她)的衣服塞到裤腰里,没有为自己那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将饭菜吞咽下去的孩子喂饭,或许就会对这位教师产生微词,“维权”意识强的家长或许还会状告这位教师“玩忽职守”。在幼儿园孩子要学习语言、数学、美术,还有各式各样的特色教育,为了满足家长需要,还要开展汇报活动,以此来肯定教师的工作,每天的工作教师自己都忙得团团转,何况是孩子,他们的日程也被排得满满的,比起以前的孩子,他们被剥夺了玩玩具和游戏的美好时光。

  相比较我们来看看日本的幼儿教育:

  办理入园手续的第一天,幼儿园就要妈妈准备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包。书包、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餐具盒、装衣服的包、装备换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等等,而且对于包的大小也有规定,有的幼儿园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妈妈一针一线地缝制出来。孩子们要把自己的个人用品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并放在统一的地方,以从小开始锻炼做事的条理性。我想日本人对垃圾精细分类处理而不觉其烦,也与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关。

  日本家长在接孩子下幼儿园的时候,手里一律空着,各种包都是由小孩子拿着,这在中国家长眼里简直难以接受,如果孩子累坏了怎么办?拿不动怎么办?由家长代劳拿东西倒是普遍现象。而日本家长认为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而锻炼孩子的责任感和吃苦能力。

  每天早上,到了幼儿园,就要把套头衫脱下来,换一种玩耍时的罩衣,鞋子脱下来,换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场玩的时候,自然再换自己的鞋子。孩子每天都要重复一套换衣程序,日本的妈妈们都是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从不伸手帮忙。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这个每天的穿衣换衣,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学习的重点居然是“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和‘说谢谢’”。虽然没有多少知识性教育,但是孩子通过综合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在音乐、美术、阅读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这的确很令人出乎意料。

  孩子在幼儿园毕业时也会经历一次像大学毕业一样庄重的仪式,园长、老师、家长以及孩子们都会穿戴正式且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仪式,而且各种仪式会随着孩子的成长一直相伴到终生。可见从小开始对孩子进行礼仪的灌输,对孩子的修养的打造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礼仪之邦”的确名副其实。

  对比日本的幼儿教育,来看看我们的孩子——为了孩子们能成为未来人群中的佼佼者,家长们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而当他们进入社会时,却连面试也需要父母陪,一杯水也不会倒,椅子不能放齐,离开时电灯不会关……

  教育的目的就是让自然人变为社会人,学会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教育就是社会化成人与孩子自然本能的相互妥协和对抗过程,通过寓教于乐与严格培训的方式,将更为优秀的制度、品德和性格传递给孩子,铸就孩子完善的社会性格和整个民族的个性。当我们在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的祖国花朵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一点:教育就是最坚实的国防,从小抓好教育,就等于抓住了强国之本。

[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