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10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设可意会知识环境,促进幼儿能力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报告

[复制链接]

1679

主题

169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141
学前币
441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22:3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福建省幼教研究会2004——2006年度研究课题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是以发展幼儿丰富个性为目标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的形态作了明确的界定:知识应当包括四种类型,即事实知识(know-what)--关于事实现象的知识、原理知识(know-why)--关于规律和原理方面的知识、技能知识(know-how)--关于技能和诀窍方面的知识、和人力知识(know-who)--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经合组织的报告将前两类知识称为"可编码的知识"--即显性知识,也可以说是科学性、理论性知识(指可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外在形式表达的知识,也就是通过老师直接传授就可获取的知识);把后两类知识称为"可意会的知识"或不可编码的知识--即隐性知识,指的是存在于人们行为和经验中的知识,也可以说是经验性知识。它是难以透过语言及文字等外在形式表达的知识,是个人化的、不容易传授的知识。由此可见,"可意会知识"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知识,是通过与环境、与周围人的互动和交往而获取的知识经验。

  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从幼儿园教育这个角度来说--21世纪的基础教育把每个幼儿潜能的开发、健康的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3-6岁幼儿的思维正逐步从直观形象性向抽象思维发展,且在思维过程需要一定凭借物的支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幼儿的学习更应该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环境的创设可以为幼儿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从这一特点出发,我园在认真思索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从挖掘泉州本土中对孩子有用的文化遗产、文化资源为切入口,以"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为宗旨,有机整合幼儿园各领域的相关知识,全方位构建一个能激发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可意会知识"的环境、场景,把环境的创设纳入到课程改革中, 努力提供一个让幼儿积极动手实践的环境、挖掘各种人力资源,使幼儿在与环境、资源的充分互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自我建构与自我解读能力,掌握对其终身发展有利的"可意会知识",以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创设可意会知识环境,促进幼儿能力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报告》.doc (46 KB, 下载次数: 0, 售价: 10 学前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